新闻动态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做好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我校举办第三期“期刊论坛”专题讲座

作者:温少波   时间:2022-10-26   点击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期刊管理中心围绕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建设任务与目标,切实推动我校学术期刊繁荣发展与提升学术话语传播能力,邀请知名期刊主编、学者等通过“期刊论坛”开 展系列培训,不断提升编辑队伍的学术理论素养和鉴赏力,为高层次人才、青年学者展示高水平成果搭建平台,助力优秀学术人才和富有潜力青年学者的培养,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0月22日,时值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际,在举国上下热议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的热烈氛围中,期刊管理中心邀请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研究员做《新时代社科类学术期刊编辑的特质》报告,以专家讲座的方式为二十大献礼。李红岩研究员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主编。研究领域为:史学理论、中国思想史、史学史。在《历史研究》《文史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二百余篇。代表作有《中国近代史学史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钱锺书与近代学人》。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出版编辑特别奖”,第4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副校长于文秀、社会科学处负责人、科学技术处相关工作负责人、期刊管理中心人员,我校“十刊一报”期刊编辑部负责人和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线上讲座。社科处副处长兼校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朱志勇主持本次讲座。

李红岩表示,新时代中国学术的核心点和根本点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发、从新时代的时代特质出发、从所办期刊的属性与定位出发、从顶层设计出发。学术期刊要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论述中寻求适合自己期刊的选题,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让学术期刊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李红岩强调,学术期刊要从时代特质出发把握学术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学术期刊编辑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站到新时代的制高点,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学术期刊编辑。深刻学习、领会并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熟悉其话语与意蕴,是新时代学术编辑需要具备的第一特质。要切实、全面而具体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会贯穿到编辑工作当中,努力把“深刻性”与“时代性”体现出来,把“学术性”和“理论性”结合起来,将“思想性”和 “创新性”突显出来,编辑出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

李红岩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旗帜。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繁荣中国学术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学习掌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学术编辑来说是重要的特质。

李红岩提出了对学术期刊编辑的几点要求:要把握学术行情、要学会组织调动学术界资源和力量、要认真研究国家选题、要从时代制高点出发。学术编辑要做到“正确”与“准确”统一、“内容”与 “观点”统一、“宏观”与“微观”统一,李红岩研究员向与会人员列举了一部分长选题的参考题目和主题词作为参考。

讲座结束后,李红岩研究员与《俄罗斯学刊》主编靳会新、《求是学刊》执行副主编李宏弢就本次讲座内容联系我校期刊编辑部实际工作进行了交流。

于文秀表示:李红岩研究员讲授的观点宏观与微观兼顾,理论和实践并重,是一次非常丰富兼具高度、广度、深度和温度的讲座。在二十大召开期间邀请李红岩研究员为我校期刊编辑部工作人员举办讲座非常有意义。各位与会人员要认真学习总结讲座内容,积极探索新时代社科类学术期刊编辑的特质,各期刊编辑部要积极向知名学术专家约稿,组织召开期刊编辑工作会议,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我校各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办刊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